我的媽啊!周冬雨怎麼這麼會哭啦!
她的哭戲好有傳染力,前面被霸凌忍著沒怎麼哭,
一路到之後被拍了那段影片,小北知道後要衝出去,
她從後面抱著小北,整個潰堤地一直哭一直哭,害我也跟著她哭,
她這一段的哭戲,哭得好真實,以前自己難過的時候也是這樣哭啊!
在警局,帥警察為了逼他們說出實情,
硬是破壞規矩,把陳念拉到小北的偵訊室,強迫他們兩個面對面,
陳念、小北兩個人明明心裡是想著對方、兩顆心明明是緊緊相依的,
卻要裝作不認識,小北還要講出一些調戲的話,
在表面上狠狠地把兩個人的距離拉到最遠最遠,
我這個大嬸看了都為這兩個小孩子感到悲傷,忍不住又哭了。
上一次看周冬雨的戲,就是《七月與安生》,
和馬思純的飆戲也是看得超級過癮,
不過那時注意力比較放在馬思純的七月,
而在少年的你,完全看不出安生的影子,
相似的倔,但安生是瀟灑不羈的,陳念是委屈隱忍的,
在胡小蝶自殺後,
自己要承受著被霸凌、媽媽跑路,以及高考逼近的三重壓力,
陳念靠著「只要大學考去了北京,一切都會變好」的信念,
咬著牙一路撐下來。
陳念在這些煎熬的日子裡,有害怕、無奈、堅定等複雜的心情,
周冬雨都把這些情緒處理得很精準,完全代入了陳念這個角色,
接著遇到小北,
從一開始的不理解、懷疑,甚至有一絲絲的瞧不起(小北自己說的),
到主動希望他保護自己,兩個人的感情慢慢地加深,
陳念的表情和眼神多了光采和溫暖,周冬雨真的演得很好啊!
咪也在旁邊跟著看了幾幕,於是就要咪猜猜男女主角的年紀,
先給咪一個提示,說兩個演員其實現實生活中差了八歲,
咪看起來蠻驚訝的,然後說應該是男的比女的大八歲,
但其實周冬雨是 1992 年,易烊千璽是 2000 年,小了周冬雨八歲,
可是在電影裡面完全看不出來這八歲的差距,
這周冬雨也太童顏了吧!真是羨慕!!!
會想看這部片,其實是因為易烊千璽,
當時看了海報,還懷疑說旁邊那個女生是周冬雨嗎?
直到看了正片才知道原來女主角還真的是周冬雨。
因為陳情令,所以知道易烊千璽,所以跑去看了長安十二時辰,
所以才注意到易烊千璽因為少年的你得到香港金像獎最佳新進演員的新聞。
那時看了一眼新聞稿的劇照,還有點認不出是他,
因為平時是流量明星的他長得就帥帥的、時尚感滿滿的,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也是乾乾淨淨的,
可是劇照裡他剃了小平頭,看起來髒髒的,一副混街頭的樣子,
跟平時給人的印象實在是差太多了,而且還因為這個角色得到電影獎,
於是就趁著網飛要到期的最後一天,趕著把這部電影看完,
真的是還好手指夠快,沒有錯過這部好片。
面對周冬雨強大的演技,易烊千璽也不遑多讓,
最喜歡的就是他假裝要強暴陳念的那一場戲,
眼神清澈真摯,用自己莫須有的罪名,來換陳念的未來,
看得我心都跟著陳念一起痛,最後警察衝進來,把兩個人分開,
實在很想幫他們大喊:能不能給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活路啊!!!QQ
偵訊室那一場,小北要裝作自己就是無賴的強暴犯,
不認識陳念,就只是想侵犯她而已,面對警察訊問,一副無所謂,
可是內心卻是盛滿對陳念的感情,
然後陳念被帶進來,口嫌眼神正直的樣子,又是一個淚點呀!
除了兩個主角之外,霸凌三人組裡面的頭頭魏萊,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學校餐廳裡,魏萊親切地跟陳念打招呼,說想跟她一起讀書,
她那個樣子,我還真心以為她說的是真的,
可能也是因為她長得很漂亮、笑起來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吧!
沒想到,把陳念推下樓梯後,站在階梯上,
一臉倨傲冷酷的表情,俯視著摔在階梯下的陳念,
歐買尬!!!這個女孩子怎麼這麼恐怖!!!
妳的名字叫魏萊,可妳卻不給別人未來啊!
人說有其母必有其女,這句話套用在魏萊太合拍了!!!
帥警察去魏萊家調查霸凌的事,她媽媽那標準
「我家女兒最優秀,絕對不可能會做出這種事」的口吻和態度,
搭配魏萊坐在旁邊一副「就看你怎麼逮住我」的囂張表情,
歐買尬!!!誰來給我斬魂使的斬魂刀,一刀斬趴這對噁心恐怖的母女!
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什麼樣的小孩,
另外一個打人時也很兇的女生也一樣,她爸爸到學校來求學校網開一面,
一轉身對自己的女兒也是直接痛打,難怪他女兒也這樣暴力對待陳念。
拜託誰來把這一段剪輯成短片,發給每個要養育小孩的父母,
做愛很簡單,但請為自己做愛之後的結果負起全責,
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不是打完一炮之後就沒事了!
小巷內那段失控的霸凌,剛看的時候會覺得也太誇張了吧!
但想一下,這種事情不也常出現在社會新聞嗎?
不爽對方勾引自己男友,就揪了狐群狗黨,
把對方約出來痛打一頓、拍不堪的影片,更甚尤者,就直接把對方搞死了。
這種新聞在社會版根本就不算新鮮事啊!
所以再回來看這段霸凌戲,就更加感到毛骨悚然,
一邊覺得誇張,又一邊心知肚明這就是會發生在真實事件的事。
故事設定的背景時間,是高考前的六十天開始,
所以可以看到對面的高三生在面對高考時的壓力,
跟我們也差不了多少。
一試定終生,陳念一直認為只要考去了北京,這樣的日子就能解套,
她的每個同學也是桌上疊滿了書,每天一直讀書、考試、讀書、考試,
學校大樓也跟 YM 一樣掛了一條又一條的加油打氣字語,
考前的升旗典禮,台上的師長帶著高三生大聲信心喊話,
到了考場,準備進教室之前,各班老師又拉著學生繼續打氣加油,
這種事情果然台灣、中國,一模模、一樣樣啊!
無論是高三生,還是帶高三的老師,全都堅信著:
只要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有希望跟光明了。
而自己身為老師,帶過好幾個高三班,其實對這個想法一直都是充滿問號的。
基本上每一天都是在跟這個想法拉扯,
身為老師,如果不斷用這個想法去灌輸學生,
那帶班或許會好帶許多,就不斷威嚇學生,學生自然就會乖乖配合聽話上課。
可是自己也當過高三生,自己也讀過大學,大學也畢業了,
也知道這句話根本不是真理,這句話完全抹煞不同個體在讀書以外的潛能發揮,
但假如自己打破這樣的理念去帶班,那整個班不就亂成一團了嗎?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的班沒有讀書風氣。
尤其是在 YM 這種學校,一旦老師不嚴,學生就直接爛了,
誰還會在那邊給你「尋找人生目標」、「發覺自己的興趣」,
YM 大部分的學生不會,他們就直接擺爛,每天滾來滾去,
然後等到畢業時,再來抱怨老師都不管,讓自己拿不到畢業證書,
考不上好的學校,更慘的話就是連家長都一起來幹譙。
高考結束後,陳念背著包包走進三棟教學大樓圍起來的那片廣場,
全部學生開心地把課本、考卷、講義等全都丟了下來,
滿天白色的紙張紛飛,走廊鐵欄杆內滿臉歡欣的學生,
這不就跟我們以前聯考結束後,大家一起把課本、講義撕了、燒了一樣嗎?
如果考完試之後那些課本就可以這樣撕了、燒了、丟了,
那這些年辛苦讀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
升學考試的問題真的太大、太難解了,教書教了十幾年,
還是無法回答這從幾十年前就困擾著我的問題。
這部電影有很多經典台詞,但最有感的,就是這一句:
高考完,我們就變成大人了,但是,
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這句話,真實地殘忍,電影裡那些大人,
陳念的媽媽、小北的爸爸、小北在賭場上看到耍老千的大人、
魏萊的媽媽、霸凌者有暴力傾向的爸爸........
他們都是大人,但他們真的是符合孩子們期待的大人嗎?
他們真的懂得如何成為一個大人嗎?
大人,照理說應該要保護孩子的,但是當大人無能保護孩子的時候,
孩子只好在紊亂的環境中學會保護自己。
像是陳念回家路上遇到霸凌三人組,她們一路追著陳念,
陳念一邊跑一邊趕快打電話找帥警察求救,但警察沒接,
最後陳念躲進了暗巷內的垃圾子母車,此時警察才回電,
但就是因為警察回電,陳念手機發出聲音,直接暴露了自己躲藏的地點,
還好當時腳步停下來的,是三人組裡面心比較軟的那一個,
陳念也因此躲過這一次的霸凌,也是這次之後,
陳念決定找小北幫忙,要他保護她。
雖然警察當時是因為有要務在身,無法第一時間接到陳念的電話,
但導演藉由這樣的安排,直接拉開大人和少年的距離,
既然大人保護不了我們,那我們就自己保護自己吧!
也因為這樣,就更心疼陳念和小北。
有人說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
抄襲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和《白夜行》,
只能說還好電影拍得好、演得好,
讓我在看的時候不會立刻去質疑有抄襲的嫌疑,
不然憑著對東野圭吾這兩部作品的喜愛,
這部電影大概就會被小說拖累,直接被我列入黑名單。
喔!擺了位,影片一開始,是陳念在台上教英文,
她在教學生
There is a playground.
There was a playground.
There used to be a playground.
她的英文說得真好聽,也針對時態在動詞那邊做了強調,
哈哈哈!自己職業病一發作,也很難去控制。
而且對於比較 was 跟 used to be 語意上的解釋,
適合到很想直接拿去課堂上使用,
這大概比在台上解釋到口乾舌燥還要更有效吧!
雖然整篇故事都很沉重,但最後小北跟以前一樣走在陳念後面保護她,
但四年前小北要穿連帽衣、把自己的臉遮起來地低調跟在陳念後面,
四年後卻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在她後面,即使經過路口監視器,
也無須躲藏遮掩,還能抬起頭來對著監視器鏡頭微笑,
這個希望,比起考上好大學就可以擁有的希望,更令人感動。
但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這麼動人感情的電影,
為什麼硬要來個政策宣揚,
還讓主角易烊千璽出來說政府做了哪些防霸凌的措施,整個就秒出戲啊!
上一秒還沉浸在苦盡甘來的小幸福裡,
下一秒就被螢幕上滿滿的政績宣傳給打回現實,
我說對面啊,你有必要嗎?
留言列表